優惠下殺↘284$Deep Work深度工作力:淺薄時代,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現正購買僅要284

  • 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,「深度工作力」就是你的超能力!
  •  

    商品類別: 來自 書籍、文具、DVD>書籍>心理 / 生涯 / 規劃>生涯規劃

     

     

   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:淺薄時代,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

    【內容簡介】
    世界越淺薄,深度工作的報酬就越可觀
    人心越紛擾,專注產出的威力就越驚人

    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,「深度工作力」就是你的超能力!

    ●AMAZON 2016年度最佳商業/領導書
    ●權威商業書評網800-CEO-READ 2016年度最佳商業書入圍
    ●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經濟學人》、《衛報》、IDEAS.TED.COM一致好評!

    當我們抱怨臉書占去太多時間,還在思索要與社群網站保持什麼樣的關係,
    MIT電腦科學博士.談論未來職場最具啟發性的思想家
    卡爾.紐波特Cal Newport告訴你————
    真正的獎賞不會留給那些閒適的使用臉書的人!

    在這個淺薄時代,人們紛紛擁抱分心,每天將大把時間浪擲於紛亂的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上,失去了深度思考、深度工作的能力,不知道自己其實能以更好的方式生活。
    也因此,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、甚至成為當今最具價值的能力之一,正是——
   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!

    卡爾.紐波特教授在本書中暢談連線時代的種種影響,從自身經驗告訴所有人:
    專注力和生產力,是可以有系統地解決的科學問題!
    擁有深度工作力,是擁有美好深度生活的必要條件!

    「深度工作力」是專注於高認知需求任務而不分心的能力,它能讓你快速學習,以更少的時間創造更好的成果。本書融合理論根據與實踐技巧,協助所有想在專業領域中成功的人,學會高效工作,成為新經濟中的贏家。

    別再以為忙碌代表生產力,區別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,聰明的規畫深度工作的時間,培養專注的習慣與能力,你將能改變習於淺薄、容易分心、無法忍受無聊的心智。培養深度工作力,才是達成生活與工作平衡,並維持高品質的最好方法。


    ◎培養深度工作力,用最少時間創造最高價值的18個策略:

    1 確立你的工作哲學
    2 建立深度工作的儀式
    3 大動作投入深度工作
    4 別獨自工作
    5 像經營企業般執行
    6 要懶惰
    7 別逃避分心,要逃避專注
    8 學老羅斯福那樣工作
    9 練習生產性冥想
    10 練習記憶一副牌
    11 根據「重要少數法則」選擇網路工具
    12 利用「斷線實驗」篩選社群媒體
    13 別用網際網路來娛樂自己
    14 安排工作日的每一分鐘
    15 量化每一種活動的深度
    16 確認淺薄工作的時間比率
    17 在五點半前結束你的工作
    18 讓自己難以連絡

    【書籍目錄】
    各界好評
    推薦序:學習深度工作,當更好的工作人和經理人─—翟本喬
    推薦序:這一年來我所期待的一本書─—鄭國威
    推薦序:自我精進,為每一個今天加油─—鄭緯筌
    推薦序:深度工作力,時間管理的最佳心法─—楊斯棓
    推薦序:在專業生涯開始前,最好知道的事─—蔡依橙

    前言:深度工作 vs. 淺薄工作

    PART 1────概念

    第一章 深度工作力,創造價值的關鍵能力
    成為新經濟中的贏家
    深度工作力協助你快速學習
    深度工作力協助你達成高效生產
    為什麼有些經常分心的人,表現卻很傑出?

    第二章 當「深度」越稀有,就越值得你投入
    擁抱分心的原因1》度量黑洞
    擁抱分心的原因2》最小阻力原則
    擁抱分心的原因3》以忙碌代表生產力
    擁抱分心的原因4》網際網路狂熱教派
    深度工作就是你的機會

    第三章 深度工作力,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
    支持深度的論證1》從神經學來看
    支持深度的論證2》從心理學來看
    支持深度的論證3》從哲學思考
    深度生活就是好生活,不管你從什麼角度看

    PART 2────原則

    原則一 培養深度工作力
    策略1》確立你的工作哲學
    策略2》建立深度工作的儀式
    策略3》大動作投入深度工作
    策略4》別獨自工作
    策略5》像經營企業般執行
    策略6》要懶惰

    原則二 學會擁抱無聊
    策略1》別逃避分心,要逃避專注
    策略2》學老羅斯福那樣工作
    策略3》練習生產性冥想
    策略4》練習記憶一副牌

    原則三 拒絕任何好處心態
    策略1》根據「重要少數法則」選擇網路工具
    策略2》利用「斷線實驗」篩選社群媒體
    策略3》別用網際網路來娛樂自己

    原則四 排除淺薄事務
    策略1》安排工作日的每一分鐘
    策略2》量化每一種活動的深度
    策略3》確認淺薄工作的時間比率
    策略4》在五點半前結束你的工作
    策略5》讓自己難以連絡

    結語
    附註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其他Deep Work深度工作力:淺薄時代,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類似產品:


    上周五立法院通過公司法修訂條文,外界較矚目者,一個是所謂的「大同條款」,一個是所謂的「SOGO條款」,雖然最後通過的結果,讓部份業界擔心、部份政客罵聲不斷,不過公允的講,最後結果應該是可被接受、問題不大。

    這次修法爭議最多的條文是第173-1條所謂的「大同條款」,依照原來的法令規定(包括公司法與證交法),雖然一般股東有權利請求召開臨時股東會,但不是要過董事會這關、就是要主管機關許可(董事會不處理請求情況下);經濟部提出的修法是讓持股過半股東可自行召開臨時股東會,但引發企業界強烈反對,在修法前登報表明立場,要求必須「持股超過1年」才可自行召開臨時股東會。立法院通過版本則是妥協為「持股超過3個月」。

    這個條文所以會引發矚目,關鍵在其可能影響公司經營權的爭奪、易主,原本必須要董事會通過才能召開臨時股東會的規定,明顯是向公司派傾斜,因為董事會當然是掌握在公司派手上;修改後讓持股過半股東可「自行」召開臨時股東會,顯然把公司派原本「卡關」的權利拿掉,反對者強調這會造成公司經營權不穩定,助長市場派氣焰,甚至強調會「讓中資長驅直入,吃掉台灣的上市公司」。

    有這麼嚴重嗎?

    先看看道理上該如何看待此事。公司法人原本就是一個「惟錢是問」的體制,資金雄厚、持股占多數者,在股東會中就享有「等比例的決定權」;如果一個制度,是讓持股多數的大股東,被持股少但已先掌握公司的公司派完全排除在外,顯然不合理。

    再說公司在上市掛牌後,在外流通股權原本就是自由流通,政府或制度不需要、更不應該一定要保障原來的經營者(公司派)。不論公司派是因經營績效太差、或是賣股變現過頭導致股權太少,允許新的持股者挑戰甚至取代原有經營者,既合情合理、同時也是制度設計的原始意義。如果制度設計高門檻,讓公司派不易受到挑戰、甚至很容易就保有「萬年政權」,只會讓經營者懈怠甚至上下其手。

    至於擔心造成經營權更替頻繁、不穩定的經營權影響公司經營,坦白說,沒那麼嚴重,因為實質門檻還是相當高。市場派要對一家上市上櫃公司增加持股到過半,而且排除徵求來的委託書,實務上難且不常見,耗費的資金亦不低。即使市場派看上某股價低的公司要進貨,但在市場上掃貨必然讓股價上揚,如果公司派防衛性進場拚股權,股價飆更高,市場派要付出更多的資金才能吃足過半股權。

    一旦市場派達標,對一個持股已過半的大股東,有什麼理由把其擋在外面?原有公司派易位也是合理。至於擔心新入主的市場派「亂搞公司」,從利益誘因觀點看,機會相對較低,因為市場派持股過半,則利益與公司已密切掛在一起。倒是那些持股比例過低的公司派,更有誘因A公司。

    台灣不少上市櫃公司持股只有區區幾個百分點,那才是問題所在;工商團體會著急、反對,其實就是擔心許多賣股賣到剩幾個百分點,卻仍掌握整家公司的公司派碰到挑戰。

    至於拿「中資長驅直入」、甚至可能直接買走台積電來恐嚇的說法,道理不大。實務上中資要來台買企業,是受到高度限制與監管,說中資因此會「長驅直入買走上市公司」,看不到發生的可能。即使中資可能繞道、隱身而來,但這種方式能進來的資金就少,很難買走什麼重要的公司;市值動輒數百上千億元的科技公司、數千億的金融大咖,偷進來的中資或市場派要「持股過半」豈是易事?至於如台積電這種市值5-6兆元的大猩猩,就更不必提了。

    公司法修訂中另女一個焦點,就是所謂的「SOGO條款」,這個條款其實就是對公司設立登記不實涉及偽造文書,就可撤銷或廢止公司登記的規定,在野黨要溯及既往─其實重點就在16年前的SOGO案(遠東集團入主SOGO)是否能翻案。就法律而言,其實就是不溯既往為原則,這點經濟部雖然被在野指為「替遠東護航」,但立場上並無誤。實務上看,這個複雜又糾纏多年、引發數十件官司的事件,真要「溯及既往」,這筆帳也已經算不來、釐不清了。(推薦閱讀:《公司法》股東申報條文8月先上路 69萬家公司申報工程浩大 經濟部也沒把握

    不過,新修訂的公司法上路後,那些持股過低的中小型企業的公司派,確實要擔心了,因為原有的「執政優勢」被拿掉一部份,碰到市場派挑戰的機會與力道可能高於過往;至於一般小股東、投資人,就拉張板凳、準備看戲吧。

    相關報導
    「大同條款」過關 柯建銘揭公司法黨政折衝過程
    持股3個月才可開股東會 新公司法竟和證交法不同調




    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A2%A8%E8%A9%95-%E5%A4%A7%E5%90%8C%E6%A2%9D%E6%AC%BE-%E4%B8%8D%E6%98%AF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tzlw9ulvdd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